YZ公子岐

写杨戬的《莲花千里不如君》已完结,写嬴政的《秦殇》缓慢更新

《子衿》: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

青青子衿,
悠悠我心。
纵我不往,
子宁不嗣音?
青青子佩,
悠悠我思。
纵我不往,
子宁不来?
挑兮达兮,
在城阙兮。
一日不见,
如三月兮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《国风·郑风·子衿》


(下)

除去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外,《子衿》的产生有其固定的历史背景。《毛诗序》认为“刺学校废也,乱世则学校不修焉”盛世鸿儒孔颖达对此也有着其自圆其说的一套言论,他说:“达郑国衰乱不修学校,学者分散,或去或留,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,以刺学校之废也。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。”


只不过从《子衿》中,我一点郑国衰乱的痕迹都没有看到罢了。读诗观史,有太多不可测之事,是什么原因让年轻的学子远离家乡,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国家动乱不修缮学校所致么?


外出求学,放在现在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,在古代更是司空见惯,孔子那三千弟子,难道是孔老夫子一个个找来的?


当然不可能!其实在春秋战国,游学士子们外出求学找工作,是在正常不过事情,就连公子王孙都不能排除在外,比如卫国公族公孙鞅,俗称商鞅,入秦变法十年,秦国气象为之大变。


话再说回孔颖达本身,他的传奇经历也够说书人,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了。


他字冲远(一作仲达、冲澹),冀州衡水(今属河北)人,是孔安之子、孔硕之孙、孔霸的第19世孙、孔延年的第20世孙、孔子的第31世孙,更是唐朝著名的经学家,著名的《五经正义》正是出在他的笔下。


这位老先生的一生当真传奇,光国籍就换了四个。他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(574年),八岁就学,曾从刘焯问学,日诵千言,熟读经传,善于词章,隋大业年初,被选为“明经”,授河内郡博士,补太学助教。


隋末大乱,避地虎牢(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)。隋朝灭亡后,入唐,任国子监祭酒。曾奉唐太宗命编纂《五经正义》。不过经历四朝的好处就是,知识阅历丰富,有令人为之称道的见解,因此他融合了南北经学家的观点,也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集大成者。


我不知道为什么到后来,《诗经》会被注解的乱七八糟,‘存天理灭人欲’的教育方式,不仅坑害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,也把《诗经》最初的本意曲解了,《诗经》的可贵之处,就在于它的真、它的纯、它的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。


手指轻触泛黄的书简,口里喃喃吟诵来自三千年前的情感,仿佛一朵洁白的莲花,那么纯粹干净,无暇纯美。


苦苦等待的姑娘啊,还在城头来来回回的踱步,风吹起姑娘的裙带,吹乱了姑娘的心。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,欲问行人去那边?眉眼盈盈处……


无论你去到哪里,记得,我都在你身边,水是眼,山是眉。


如今,我再路过那一座座高耸的城墙,我总会看到夕阳下有一位女子,站在城墙边,彳亍凝望翘首以盼,那还未归来的游子。


再一眨眼,难觅芳踪,睁眼忽瞥见,手里的《诗经》正翻到《子衿》这一页。

评论(2)

热度(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